沖縄戦終了---1945年6月23日
一九四五年六月二十三日,沖縄戦(おきなわせん)正式結束,米國軍隊死亡及失蹤者共12,520人、傷者7萬2千人,日本方面死亡及失蹤者188,316人、傷者不計其數,在死亡及失蹤者當中,有122,228人為沖繩出身,而非軍人就有94,000人,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與米國之間最大規模、最慘烈的戰役,64年過去了,沖繩人跟往年一樣,今天也聚集在平和祈念公園紀念犧牲者、並為他們祈福及禱告和平!

圖片:沖縄戦概説

當時米國的戰略中有兩個方案,一個是打台灣、一個是打沖繩,拿下台灣的目的在於可以當作轟炸機的基地、也可以當作中國戰場的大型補給站,但是當時米國已經攻下了呂宋島,台灣已經沒有非拿不可的必要性,又如果以台灣為轟炸機基地的話,一定會在前往轟炸日本本土的途中被沖繩的日本軍攔截攻擊,而且台灣並不像沖繩是可以短時間打下來,傷亡將不可估計,所以米軍確定了「呂宋」、「沖繩」、「硫磺島」這樣的戰略位置。
米國的代價不可謂不大,但是相對於已經窮途末路的日本來講,米國還是國力強大,尤其日本人以與敵同歸於盡的方式壯絕犧牲,像是「神風特攻隊」自殺式攻擊米國航空母艦,最後也只是損失莫大的人力與戰機,卻撼動不了日本敗亡的結果。
米國打贏了沖縄戦,就接管了沖繩,一直到1972年5月15日沖繩才回歸日本的統治。
台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固然經常受到盟軍的空襲,但比較起來,因為這場戰爭的台灣本土傷亡損害比其他地方少很多,這是大幸!
而被選擇為攻擊目標的沖繩犧牲了百分之十的人口,接下來也被米國統治了27年,固然發生很多問題、也已回歸日本,固然很多沖繩人不要回歸日本,但也又塵埃落定幾十年了,沒被選為攻擊目標的台灣卻在戰後落入蔣介石政權的魔掌,迄今仍然是中國覬覦的目標,「台灣地位未定論」也又變成馬政府的禁忌話語,台灣的命運,依舊被第二次世界大戰給影響著,還看不到出口!